酒中鬼影:一个名酒的沉浮录
酒之为物,自古有之。或助兴,或消愁,或成礼,或为毒。而酒之与商,更是千年来纠缠不清的一笔糊涂账。今有一酒,名曰\"酒鬼\",其兴衰沉浮,恰似一出荒诞剧,令人啼笑皆非。
这酒鬼酒,本是湘西一隅的佳酿。遥想当年,其势之盛,竟能将茅台这等\"酒中王者\"比下去。彼时进货需\"批条\",税赋撑起湘西八成的财政,何等风光!然则好景不长,这酒中鬼魅,终究难逃\"自毁长城\"的宿命。
先是2005年,董事长携巨款\"人间蒸发\",公司账上仅余五百零三元。这般荒唐事\",竟发生在堂堂上市公司,着实令人瞠目。后经几番折腾,终抱上国企大腿,本可重振旗鼓,却又在2012年闹出\"塑化剂\"风波。面对质疑,其回应更是\"妙绝\"——\"日饮一两斤无碍\"。这般说辞,与\"何不食肉糜\"何异?
展开剩余70%及至近年,这酒鬼酒又生新招。眼见销售滞缓,竟学起微商做派,搞起\"两级分销\"。注册会员,拉人头,赚提成,活脱脱一副\"你了解安利吗\"的嘴脸。这般\"创新\",倒也称得上\"别开生裁\",只是不知那些昔日以\"批条\"购酒的达官显贵,见此情景当作何感想?
更可笑者,是其\"内参\"系列。取名\"内部参考\",瓶型仿公文袋,摆足了\"高端\"架势。奈何市场不买账,库存堆积如山,只得自减产量二成有余,徒留\"高端\"之名空悬。这般\"画虎不成反类犬\"的做派,倒也应了\"酒鬼\"之名——醉眼朦胧,不辨东西。
细究其发展轨迹,每每稍有起色,必生事端。这般\"作死\"的本事,在商界也算独树一帜。究其根源,无非是心比天高,命比纸薄。总想着与茅台比肩,却不知茅台之所以为茅台,非一日之功,更非靠些花哨把戏可成。
而今白酒市场,茅台独占鳌头,五粮液紧随其后,其余诸强虎视眈眈。酒鬼酒欲在这般局面下\"突出重围\",恐非易事。其所谓\"短期30亿、中期50亿、远期100亿\"的目标,看似务实,实则仍是\"望梅止渴\"——毕竟,与其巅峰时期相比,已是云泥之别。
酒之优劣,在于醇厚;企之兴衰,在于踏实。这酒鬼酒若能放下\"鬼\"性,重拾\"酒\"本,或许还有重振之日。否则,终将沦为商海中的又一笑谈。
愿天下酒企,皆能以诚酿佳酿,以信立商道。莫学这酒中鬼魅,徒留笑柄于人间。
发布于:山西省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